close
最近在看公視播的危險心靈,真的很不錯。

它是由侯文詠原著改編,雖然劇情有更動,但是對於每個角色的著墨更多,每個角色都有他的立場、心境、想法,由各個角色來拼湊出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我覺得真的很棒,與原著比各有擅場。

 

  原著描述的比較冷酷、無情,但是也比較貼近現實。由主角謝政傑為主軸,帶著各個角色起舞,故事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終至不可收拾......

    至於連續劇,則是各個角色都有他們的戲份,帶出他們的立場、想法與困難處。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我們不只可以用小傑的立場來看事情,也可以將自己帶入其他角色,可以是小傑父母、詹老師、高偉琦、沈偉、艾莉,更可以是學務主任:[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

 

原著跟連續劇比起來,原著就像是一個樂器當主旋律,帶動其他樂器起舞;連續劇則像是吉他、鼓、電音...各種不同的樂器各自發出聲響,卻一起編奏出動聽的樂章。

 

 

  我看到目前的劇情發展,將原著和連續劇做比較,就覺得:[我們是一群無力改變,也不想改變的無能之人]。

 

我真的覺得我們不必學那麼多[義務知識]的。

所謂的義務,應該是政府義務提供我們學習,而不是[學習是我們的義務],但我們目前的社會似乎是屬於後者。

 

我們說話不必說什麼[罄竹難書],寫字也不必寫[音容苑在];

沒事可以說個OK、SORRY,但不必滿口ABC;

買個東西也不會用到[西格瑪]或[三角函數](樂透大概就要算機率了...);

我不必去記什麼[京九鐵路]、[各地礦產]...網路上就有得查了,何況導遊小姐會告訴我;

更不要說什麼[南京條約]、[法國大革命]...我有興趣自然會自己找,甚至寫個小說給你看......

 

我覺得我們學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歡、想要的。

 

回歸現實面,看看美國的教育,他們所謂的啟發式教育,除了一些很基礎的知識外,其他大都是由老師引導,讓學生發覺自己的興趣,進而朝那方面發展,甚至於進修、就業。

 

反觀台灣,教改教改,改了很多,作業項目也改更多。我們國中一直到以後,幾乎都是填塞我們各個科目的知識,無窮無盡的知識,不論學生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或天份;家長對於孩子以及學校教育的不了解;老師夾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難為;學校在政策與老師、孩子之間的立場......

  

大家都是這個共犯體系的一份子。

 

其實,我們可以學的更多,更符合自己興趣的。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應該在國小國中,就要引導並啟發學生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愛、有才能的方向,並引導學生往那方面前進。而且平常學校就應該要介紹這個社會上有哪些職業?那些職業是在做什麼的?需要什麼能力?技術?態度?......

 

我覺得這才是政府應該要走的教育方向。

 

現在已經是個證照與技術的時代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不需要那麼多[通才],有一技傍身比較重要!

古語有云:[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傍身]。何況現在各行業競爭激烈,我們就更不需要去強迫自己或別人去讀不喜歡或沒天份的東西。

 

現在政府要推行的12年國教,我認為學生已經學的夠多了,所要增加的,應該是我上述所說的,提供學生各種就業的資訊,而且是從小就要提供他們這些資訊,而不是等到他們長大了才來一個個看政府公告所要考的科目去準備考試。

帶學生了解、分析,甚至帶他們去參觀都好,分享經驗、甘苦談、所要具備的能力,至少要讓他們自己開始思考:[我以後要當什麼樣的人?]

 

我一直覺得政府希望培養人才,但是它只要[聰明的]的人才,也就是那些[會讀書]的人才。

 

這麼做真的很不恰當。應該是社會接納人,而不是人去適應社會。我們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讓社會更進步,而不是用一個個篩子把人像米粒一般的篩選,其他掉下來的就是不要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自己已經22歲了,也不再年輕,但還是一樣的天真。我很珍惜我再大學所學習的一切,雖然我實習完沒考上教甄就會失業、直接去當兵。但如果回到七年前,也許我真的會選擇去當牛肉麵學徒。

 

如果現在要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我會舉雙手贊成,雖然我已畢業、不再年輕,但我不會阻止那些還有機會改變的人,我會支持他們。

 

不要把自己無法反抗、無力改變的事情,又再次的加諸在別人的身上。

 

要知道我們這一輩的人已無法改變,我們所要看的,是下一輩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武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